1955年10月8日,羅湖橋頭的五星紅旗在晨風中獵獵作響。當錢學森的腳步跨過邊境線,他再也抑制不住情緒,眼中噙滿淚水。這一天,對錢學森而言,是掙脫桎梏的重生之日;對新中國而言,是即將迎來科技騰飛的歷史性時刻。國外評論家指出,“由于錢學森的歸來,使紅色中國的‘兩彈一星’提前了20年。”他歸國的第二年,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宣告成立,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從原點起步。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在錢學森一生諸多的傳奇篇章里,“歸國”無疑是蕩氣回腸的一筆。而鮮為人知的是,在這場歸國壯舉的背后,香港中國旅行社以紅色擔當為錢學森構筑起隱秘而堅固的護航屏障。
赤子歸心:從科學頂峰到歸國困局
錢學森是世界級航天工程學家馮?卡門的得意弟子,身為加州理工學院火箭研究小組核心成員,36歲便被麻省理工學院聘為終身教授。彼時的他,手握優渥薪資與頂尖科研資源,早已是國際航空航天領域的頂尖學者。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至美國,遠在異國的錢學森心潮澎湃,對夫人蔣英鄭重說道:“祖國已經解放,我們該準備回去了。”這份滾燙的赤子之心,讓他毅然辭掉在美國的所有職務,準備啟程回國。
然而,這個決定徹底觸動了美國的敏感神經。1950年6月,美國突然吊銷了他的涉密研究許可證。海軍副部長金貝爾甚至咆哮:“錢學森至少值5個師的兵力,寧可槍斃也不能放他回國!”同年9月7日,錢學森被強行關押在特米諾島拘留所,獄警每15分鐘便用探照燈掃射一次牢房,讓他無法安睡,體重驟降13斤。即便在學界的集體抗議聲中獲釋,長達五年的軟禁仍未結束:住所被24小時監視,電話遭監聽,信件被拆檢,就連出門購物都有特工尾隨。
面對美國的迫害與壓制,錢學森從未屈服。他一次次提交回國申請,公開聲明“堅決要離開美國,回到中國去”,但都石沉大海;直到1955年6月,他悄悄在香煙紙上寫下的求救信“無一日、一時、一刻不思歸國”被輾轉送達周恩來總理手中,成為日內瓦中美大使級會談的話題之一,迫使美方代表無言以對。1955年9月17日,洛杉磯港口汽笛長鳴,“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載著錢學森一家緩緩駛向太平洋。而此刻,一場秘密護航行動正悄然拉開序幕。
香江護航:香港中國旅行社的隱秘使命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香港,處在港英當局管控與東西方勢力博弈的“夾縫地帶”,而作為香港唯一一家中資旅行機構的香港中國旅行社,早已是聯結海內外華人的重要橋梁,在抗美援朝期間就曾承擔運送物資的特殊使命。
1955年9月15日,當錢學森一家購得回國船票的消息傳至北京,一場圍繞“安全接護”的國家級部署迅速展開。當時主管科學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陳毅在第一時間作出指示,要中國科學院盡快考慮錢學森的工作安排,同時選派代表前往深圳等候迎接,將錢學森一家安全護送到京。9月20日,外貿部辦公廳機要處收到總理辦公室轉來的協助錢學森回國的密件后,電告華潤公司:“指定可靠同志,會同蔡福就、方遠謀接送錢學森等人,經費由張平撥付。”——這份標注“絕密”的電報,為香港中國旅行社即將承擔跨境護送的重任埋下了伏筆。
華潤公司接電后,第一時間與時任香港中旅社領導蔡福就和方遠謀取得聯系,迅速敲定分工:由香港中旅社同港英當局交涉溝通,華潤公司從旁配合,提供人員、物資和經費支持。1955年10月8日黎明,“克利夫蘭總統號”如期駛入香港海域。為了避免發生意外,香港中旅社派出一艘專用駁船直接從郵輪接下錢學森一行40余人,隨后一路向北駛至九龍,不在香港島停留。
錢學森一行上岸后,乘車抵達九龍火車站,由早已在此等候的香港中旅社代表黎君等人負責接應。錢學森堅持將400美元運費交給黎君,委托其協助辦理行李托運等事宜。隨后,在香港中旅社工作人員的全程護送下,錢學森一行乘火車抵達羅湖口岸,于當天11時25分抵達深圳。
跨越羅湖橋的瞬間,望著朝思暮想的祖國土地,錢學森難掩內心激動,發出感慨:“我們先過一座小橋,終于踏上了國土,回到我們的國家——我們值得驕傲的國家,有著四千多年文明的國家!”隨后,黎君與已等候在橋頭的中國科學院人員安全交接,完成這場跨越重洋、暗藏風險的護航任務。
薪火永繼:旅游央企書寫時代擔當
錢學森曾在自傳中深情回憶:“從香港上碼頭開始,通過與中國旅行社同志的接觸,我就感到祖國的溫暖。”這份溫暖,并非偶然——它源自中旅深植于心的“旅游報國、服務大眾”使命,是集團跨越百余年發展歷程,始終未曾改變的精神內核。
回溯集團發展脈絡,自成立之初便立下“發揚國光、服務行旅、闡揚名勝、致力貨運、推進文化、以服務大眾為己任”的企業宗旨;抗戰時期,無懼戰火堅持疏運客貨、承運兵工器材、營救愛國志士、南運故宮國寶;新中國成立后,積極承擔外國政要來華、中美“乒乓外交”、臺灣老兵探親的服務保障;改革開放后,中旅敢為人先,利用自有資金在深圳荒地上興建華僑城,開創中國主題公園發展的先河;香港回歸后,積極投身“一國兩制”偉大實踐,在歷次重大考驗中展現了央企責任與擔當。
協助錢學森回到祖國懷抱,是中旅履行紅色擔當、踐行企業使命的重要縮影。七十年歲月彈指而過,一代代中旅人仍然堅守“旅游報國、服務大眾”的使命,這是集團穿越風雨、不斷前行的底氣,也是集團面向未來、續寫輝煌的不竭動力!